新闻资讯 分类
代餐到底能不能减肥?权威人士这样说…三亿体育官网…发布日期:2023-02-02 浏览次数:

  近几年,代餐市场增长迅速,代餐奶昔、代餐粉、代餐棒等代餐产品不断迭代,市场上品牌林立。有机构预测,今年中国代餐市场规模近千亿元,2022年有望进一步扩大至1200亿元。巨大的市场前景下,资本也蜂拥而至,为代餐的火爆再添助燃剂。

  代餐火热的背后,是中国人从“吃饱”“吃好”到“吃健康”饮食观的转变,但同时也折射出当代年轻人的身材焦虑。比起资本热捧,这些代餐主力消费者更关心的是,吃这些东西,真能减肥吗?营养够吗?该如何合理食用?

  为此,《财经国家周刊》专访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教授、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杨月欣,中国营养学会营养健康研究院业务副院长周瑾,为消费者详解与代餐有关的营养健康问题。

  代餐市场骤然火爆,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国人对身材管理与不合理饮食引发肥胖的深深担忧与焦虑。

  一个“可怕”的事实是,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肥胖和超重人数最多的国家。《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男性和女性的平均体重分别为69.6千克和59千克,对比2015年发布结果分别增加3.4千克和1.7千克;城乡各年龄段居民超重肥胖率继续上升,有超过50%的成年居民超重肥胖,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4.3%和16.4%,而且呈现出上升速度较快、流行水平较高、全人群均受影响的发展趋势。

  杨月欣表示,代餐的流行主要是因为居民对体重控制的需求日益旺盛。膳食结构的改变、交通方式的变化、久坐工作方式的普遍存在,甚至城市化发展,都加剧了肥胖症的发生。超重和肥胖是罹患非传染性疾病的重大风险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压以及心脑血管疾病(主要是心脏病和中风)等。2019年,因超重和肥胖导致的死亡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相关死亡中占比11.1%,相比1990年的5.7%显著增加。

  此外,肥胖还可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2021年中国学者在《柳叶刀》发表的论文《中国肥胖流行病学和决定因素》中提出,按照中国居民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中观察到的超重肥胖率及费用发展趋势预估,到2030年归因于超重肥胖的医疗费用将达到4178亿元人民币,约占全国医疗费用总额的21.5%。

  ▲预估2030年中国成年人(≥18岁)超重肥胖患病率(%)和超重肥胖引起的医疗费。来源/《柳叶刀》

  我国人口肥胖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关注。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办公厅的《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均明确指出,到2030年中国居民超重、肥胖的增长速度明显放缓。2019年,我国出台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合理膳食行动目标明确,到2022年和2030年,成人肥胖增长率持续减缓,居民营养健康知识知晓率分别在2019年基础上提高10%和在2022年基础上提高10%,并提倡成年人维持健康体重。

  国家在顶层设计上做出有关指导,也唤起了中国消费者对自身健康的重视。2019年Innova MarketInsights发布的食品饮料行业趋势报告显示,超65%中国消费者有健康意识,健康饮食、减肥、身体健康是我国国民的重大诉求。

  杨月欣认为,代餐食品在中国作为一种新兴食品,是社会发展和消费升级的产物。代餐食品的出现,响应了大众维持健康体重的需求,提供了一个尽可能方便地在控制能量摄入同时保障均衡营养的选项。

  我国代餐产业起步较晚,事实上,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代餐产业早已形成相对成熟的产业链条,并构建起完整的标准体系。

  代餐一词直译自英文“Meal Replacement”,多年来,国际上有关代餐食品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1991年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颁布《控制体重用配方食品标准》,1996年欧盟颁布《用于减肥的能量限制饮食食品的指令》,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均制定了代餐食品的相关标准,明确了产品中营养素的相关要求……

  2017年,欧盟发布条例,规定了体重控制代餐品的组分和相关信息要求,这些新规定将在2022年9月实施。

  我国最早与代餐相关的体重控制标准,来自《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运动营养食品通则》(GB 24154-2015)中“控制能量类”,指能够满足运动控制体重需求的运动营养食品,含促进能量消耗和能量替代两种,能量替代包括部分代餐(835 kJ/餐-1670 kJ/餐)和完全代餐(3350 kJ/d-5020 kJ/d)。

  虽然代餐作为控制体重的一种膳食方式,已经得到科学界的认可,被研究证实能够兼顾体重和营养均衡,但消费者心里依然“打鼓”:代餐可以代替饮食吗?长期食用代餐,会否造成营养不良?

  对此,杨月欣表示,符合相关法规标准的代餐,比较适合控制体重人群食用。代餐食品应是代替日常饮食中一餐或多餐的膳食,是符合相应的营养技术指标的食品,能保证人体蛋白质、必需维生素、矿物质、必需脂肪酸等需要,能做到控制能量需求和满足基本能量需求的结合。

  但同时杨月欣也强调,代餐的形式是控制体重的一种方式,并不推荐成为长期的生活方式。减肥减重期间,应该首先学习自我膳食管理,部分膳食采用代餐来减少能量摄入。

  据了解,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代餐食品团体标准(T/CNSS 002-2019)提出,超过 2个月食用代餐食品,需要在营养师指导下进行;不推荐长期食用代餐,尤其是代替三餐膳食。

  杨月欣表示,目前很多代餐食品都是普通食品,做不到全营养配方,不能代替全日膳食,长期食用,有营养不均衡的风险。

  那么代餐到底能不能减肥呢?周瑾博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任何能量摄入量显著减少,都可以产生体重变化。代餐产品是否具有减重功效,要看是否帮助控制了全日的饮食能量。

  杨月欣表示,真正科学合理的代餐食品必须是符合相关营养标准或要求的,而不是“代餐”概念产品,或声称“代餐”但营养素的数和量都达不到要求。代餐,能在人体摄入能量减少的同时,最大程度保障营养素的摄入充盈,从而使人的生理功能不受影响。国内外有关代餐食品的研究和生产,都应纳入符合国家代餐法规标准的要求中。

  评价代餐减肥的有效性,需要用“科学证据”来支持。据了解,目前国内已有一整套完整的科学评价方法,用于论证营养减肥的有效性。

  杨月欣强调,体重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健康指标,保持健康体重是每个人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任务”,因为体重与慢性病和营养不良紧密相连。做好合理膳食,可参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该指南以科学证据为基础,为我国居民提供食物营养和身体活动指导,基础体重控制应该以此为模板。

  “当体重已经超重或肥胖,首先用膳食能量管理的办法。当上班不方便时,合理利用代餐饮食,对减肥确有一定帮助。”杨月欣说。

  《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专家共识(2016年版)》提出,证据研究显示,采用营养代餐模式的限能量平衡膳食(calorie restrict diet,CRD)更有助于减轻体重。

  2016年欧盟条例也明确,代餐替代能量限制饮食中的两餐,有助于减轻体重;代餐替代能量限制饮食中的一餐,有助于减重后体重的维持。

  代餐产业骤然兴起,正处在野蛮生长阶段,国内的监管、法规、标准都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这一定程度上引发不少行业乱象。

  周瑾表示,当前代餐食品市场上品类众多,有纯谷物、奶类、配方类、液态、棒类等等,但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使用方法不规范,还有些夸大宣传的现象,消费者无从分辨选择。

  据了解,我国市场上的代餐食品大多依照固体饮料、糕点等普通食品及运动营养食品(特殊膳食用食品)形式生产加工。周瑾认为,需要加快推动相关国家标准的立项和研制工作。

  为了推动解决这一“主要困难”,中国营养学会除了在2019年发布代餐食品团体标准,还专门组建了代餐食品标准研究工作组,在2020-2021年开展我国代餐食品现状调研,共纳入308个国内市场代餐食品,涵盖市场主流产品,研究显示排名前5位的产品类型分别为固体饮料、方便食品、糕点、运动营养食品、饼干。

  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团体标三亿体育APP下载准,对代餐食品的范围、定义、技术指标、标签等进行了规范,供行业采用参考。同年,工作组承接国家卫健委食品安全标准相关项目,目前已经完成并递交《控制体重用食品指南》规范性文件草案,为我国代餐食品监管提供借鉴。同时,加强代餐食品相关标准的科普宣传,指导消费者正确选择和合理使用代餐食品。